搜狐网等:寻访运河文脉,共筑民族辉煌——苏州大学“寻·访”实践团大运河文化之旅
时间: 2025-09-04 发布者: 张凯丽 文章来源: 直播 审核人: 郝珺 浏览次数: 23

       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蕴含的民族团结基因,探寻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2025年7月 5 日至 8 月 30 日,苏州大学“寻·访”实践团先后走进苏州、无锡、常州、扬州、 徐州、淮安 等地,开展了一场以“运河文脉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史料研习等形式,系统梳理了大运河江苏段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

       7月 5 日,实践团首站来到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与大运河文化带党建主题公园。在博物馆内,春秋时期吴国开凿邗沟的史实让成员们认识到,运河不仅是经济动脉,更是连接中原与江南的"文化走廊"。馆藏文物展现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通过运河贸易、技艺互鉴等方式形成的共同生活图景。随后,团队走进党建主题公园,通过"民族共建运河记 忆馆"中56个民族共同参与当代运河保护的影像资料,生动诠释了"大运河是各民族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这一深刻内涵。

       7月7日,团队探访"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在莺脰湖畔聆听历史名人的运河传说,感受党建与文化的深度融合。7月9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遇见博物馆"以互动展陈讲述各民族共建家园的故事,桥畔党建文化展示区则彰显了党与人民同心同行的深厚情谊。

       7月10日,实践团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深入了解这家百年企业的红色基因。从荣氏家族"实业报国"的初心到"一带一路"海外项目的坚守,一棉集团通 过"大手牵小手"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展现了国企的使命担当。次日,团队在无锡博物馆聚焦惠山泥人非遗项目,《惠山庙会》泥塑生动再现了历史上各族商贾共襄盛会的场景,契丹族马具、回族商币等文物则实证了多民族共生的历史图景。

       7月13日的常州青果巷之行中,唐荆川的爱国事迹与周有光的文化贡献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运河作为民族团结纽带的价值。次日,在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一份《豆业公所账册》记录了回商、晋商与汉族的商贸协作,电子族谱则直观呈现了民族血脉交融的历史轨迹,“寻·访”实践团成员们在大运河之旅中感受着民族交融的血液和党建的红色灵魂。

       7月16日至18日,实践团先后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扬州非遗珍宝馆。VR技术让成员们"登"上清代漕船,沉浸式体验运河盛景;雕版印刷传承人讲述的技艺守护故事,则展现了非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在高邮盂城驿,奢香夫人促进汉彝贸易的故事彰显了大运河作为"团结之河"的深厚内涵,现代展区更将党建、非遗与民族团结创新结合。

       18日后,实践团成员们各自返回家乡,探访了如徐州博物馆、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等包含着浓厚的运河文化的地点,让整个实践更上一个台阶。

       从吴文化博物馆的历史溯源到盂城驿的现代实践,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了运河文脉的千年传承。 十多 天的行程中,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大运河不仅是经济动脉,更是刻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团结纽带。未来,团队将继续挖掘运河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基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链接:搜狐网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