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等媒体:实践中 | 访徐宿乡土,探外嫁权益
时间: 2025-09-03 发布者: 张凯丽 文章来源: 直播 审核人: 郝珺 浏览次数: 20

       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村地区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探索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2025年7月26日至8月3日,苏州大学“她地新声”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镇和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围绕“外嫁女”在土地承包、宅基地权益及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开展深度调研活动。徐州和宿迁两地虽同属苏北地区,却在土地制度执行、村民认知和权益保障实践中呈现差异,深刻反映出外嫁女群体在户籍、地权与性别交织下的多重困境。实践团通过走访村干部、访谈“外嫁女”个体以及倾听不同村民声音,收集实地信息,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基层视角。

初探凌城:访民情而察现状

       7月26日至7月29日,实践团首先深入凌城镇,对调研村庄的干部、多名从外省嫁入本村的外嫁女和基层妇联干部进行了深度访谈。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土地分配政策长期保持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迁入的外嫁女的权益保障。虽然政策层面强调户籍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传统观念仍然对女性权益保障产生着潜在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外嫁女在当地的处境存在差异,这部分反映了当地社会发展的一些特点。在权益维护方面,多数外嫁女选择保持现状,这种现象既与维权渠道有关,也反映了当地社会治理的一些现实情况。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徐州农村外嫁女进行深度访谈。孔苓嘉 供图

再访顺河:究案例而明困境

       7月30日至8月3日,实践团由调研村庄干部牵线搭桥,对当地经济状况、土地规定和“外嫁女”土地权益受损的具体案例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村干部提到,“两头无地”的情形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外嫁女虽未迁出户籍,但娘家以其已婚为由不再确认其地权,同时婆家则因户籍未迁入而拒绝分地,导致其在制度上处于双重排除状态;另一类是外嫁女户籍已迁入婆家,但由于土地确权或分配的时间早于其迁入,婆家未予分地,娘家则以其户籍已迁出为由取消其原有地块。当地在落实土地政策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在纠纷处理方面形成了一些机制性的安排,展现出不同的处理思路。此外,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也为权益保障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问宿迁调研村庄干部。孔苓嘉 供图

综观两地:析共性而谋良策

       综合苏北两地情况来看,农村外嫁女土地权益问题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与地方政策执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两地做法各有特点,但都面临着如何平衡政策规定与传统观念的共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既要完善制度设计,也要注重观念转变,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未来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尊重地方特点,同时也要注重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    

  相关链接:搜狐网 今日头条